?
自生物識別技術開發以來,一直在人們的褒貶中不斷發展。近日,許多人臉負面的消息映入眼簾,盡管批評
人臉識別可能很吸引人,但我們還是應該正確認識這項技術,將事實與謠言區分,合理地運用人臉識別技術,這樣其優勢才能最大化。那么,關于人臉識別和隱私的三個常見誤解介紹?以下是關于人臉識別和隱私的三個常見誤解:
?

1:只根據人臉識別結果,就可能被誤判為罪犯
人臉識別在執法環節中只是一個工具,它依然需要人的監督,所以人臉識別在刑事案件中并不擁有最后決定權。在執法環境中,人臉識別只能提供基于相似度高的潛在匹配人選。警方通過這些數據以及調查證據才能做出最后判斷。
在使用人臉識別之前的時代,警方必須手動查看數犯罪現場的照片、錄像,工作量太大使他們疲憊不堪。事實上,人臉識別并沒有做任何本質上的創新,它只是增強了現有調查過程的操作方法,增加了調查的效率水平。這使得警方能夠快速識別潛在的犯罪嫌疑人,并進行下一步的調查,而不是像傳聞所說一經人臉識別確認就會被逮捕。
2、人臉識別可以監視任何人
人臉識別最常見的用例之一是監視“特定相關人員”,而不是監視所有人。根據生物特征安全條例,只有那些被認為具有威脅性的個人可以被添加到系統中,協助安防監控工作。
這樣可以通過在特定位置對個別群體的即時性識別即反饋,一般情況下,如果人臉數據與系統中的人臉不匹配,人臉數據可能會在幾秒鐘后自動刪除。使用人臉識別來識別已知的威脅比僅僅依靠入口的警衛人員24小時的人眼監控高效得多。
另一個人臉識別的常見用例是監視門禁出入口。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刷臉進入指定區域。這樣,生物識別技術可以取代人工核對,從而更好地調配人力資源。而且使用人臉識別技術,就不可能出現盜用刷卡的現象。
3、人臉識別帶有種族偏見,應該被完全禁用
增強人臉識別算法來減少種族偏見,要比在每個警員、執法人員和犯罪現場目擊者身上消除偏見容易得多。人臉識別技術如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,而且這項技術在膚色的準確性方面也不斷提高,人臉識別的錯誤率在不斷下降。完全禁止人臉識別則將會阻止一項新興技術的持續發展。
目前重要的是讓大家了解人臉識別系統是如何工作的,以及怎樣將這項技術優勢利用。人臉識別可以找到失蹤兒童,可以用來加快醫院的檢查速度,提供無接觸式的訪問控制。人臉識別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好或不好,任何技術也都有被濫用的可能性。但是通過合理的立法,合理的系統開發和部署,我們就可以最優化享受人臉識別帶來的好處。